2022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基因”成高频词******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12月16日,2022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2022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和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研制,遴选了10项能够充分代表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10项重大进展具体如下:
1.首次实现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从头驯化。提出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突破了多倍体野生稻参考基因组绘制、遗传转化以及基因组编辑等技术瓶颈,建立了从头驯化技术体系;证明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切实可行,对创制高产抗逆新型作物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解析水稻品种适应土壤肥力的遗传基础。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水稻氮高效关键基因(OsTCP19),阐明了土壤氮素水平调控水稻分蘖发育过程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水稻对贫瘠土壤适应的遗传基础;为水稻氮高效育种提供了重大关键基因,对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首次绘制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该研究解决了黑麦基因组组装难题,绘制了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解析了黑麦染色体演化机制,鉴定了黑麦籽粒淀粉合成、抽穗期等关键基因;为麦类作物育种源头创新提供了独特基因资源。
4.实现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该研究利用基因组大数据进行育种决策,建立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体系,培育了第一代高纯合度自交系和概念性杂交种“优薯1号”;证明了马铃薯杂交种子种植的可行性,推动了马铃薯育种和繁殖方式变革。
5.构建规模最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集。该研究通过对猪500个肠道样本开展深度宏基因组测序,并整合了已有的猪肠道菌群基因组,构建了规模最为宏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集;为猪强抗逆性、高生长速度、高饲料转化相关菌种挖掘和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源。
6、揭示抗病小体激活植物免疫机制。该研究发现ZAR1抗病小体的钙离子通道功能,建立了钙信号与植物细胞死亡的联系,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植物免疫受体作用机制;为人工设计广谱、持久的新型抗病蛋白进而发展绿色农业带来了新启示。
7.揭示超级害虫烟粉虱多食性奥秘。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水平基因转移现象,揭示了烟粉虱“偷盗”寄主植物解毒基因,解析了广泛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昆虫多食性的奥秘,为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全新思路。
8.揭示光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机制。该研究解析了地上光信号与地下共生信号互作调控大豆根瘤发育的机制,证实了光信号对大豆根瘤形成及共生固氮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豆科植物地上地下协同的新机制,为优化农业系统碳-氮平衡提供新策略。
9.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该研究设计了化学和酶耦合催化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使工业化车间制造淀粉成为可能,为实现“双碳”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全新解决思路。
10.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演化遗传机制。该研究鉴定到脊椎动物肺、心脏及四肢等器官的遗传变异与陆生适应有关,系统解析了脊椎动物在早期登陆过程中的遗传演化机制;揭示了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的遗传奥秘,为理解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认知。
在“闽人智慧”里,读懂不一样的福建******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福建的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壤,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福建省主要山脉分布图 图源:新华社
那么,福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一些答案: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福建话很难懂,但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朗朗上口;厦门鼓浪屿风景优美,是珍贵的世界遗产;福建茶叶品类繁多,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名扬天下……
鼓浪屿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摄
但其实,福建还有许多你不知道的内容——
这里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有着诸多耐人寻味的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
地处莆田的木兰陂,建成于1083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被誉为福建的“都江堰”,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泉州境内连接晋江和南安的安平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港大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龙门一半在闽川,宋朝时期,福建进士人数全国第一;同安人苏颂发明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建阳人宋慈著有《洗冤录集》,标志着传统法医学体系的建立,比欧洲最早的法医专著早了两个多世纪……
木兰陂 图源:莆田新闻
这里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诸多能工巧匠,令人叹为观止的福建技艺、璀璨生辉的福建创造世代传承,给予这片土地沉淀的智慧。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遵循“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艺苑奇葩、中国一绝”的厦门漆线雕技艺,工艺繁复精细,耗时数月甚至数载;将乐“西山纸”极负盛名,传承蔡伦造纸工艺,乾隆年间曾作为《四库全书》用纸;南平建盏造型古朴典雅,质地深沉含蓄,具有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一度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还有“中国白”德化陶瓷、色彩斑斓的福州寿山石,无不吸引着世人……
南靖土楼 图源:花样漳州文旅之声
进入新时代,这里还以科技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制造和创新科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院士谢华安的杂交水稻“汕优63”,解决了数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连续1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下建设的海峡大桥;福清“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和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宁德时代,世界一流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还有“晋江经验”的金字招牌、互联网“龙岩帮”的典型现象,敢闯敢拼的闽人精神,延续着生生不息的智慧……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高信凯/摄
千百年来,福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寻觅和践行发展之“道”,形成了崇高的精神理想与价值追求,积累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高超生存方法与谋略。
这些“知”与“行”,形成了闪光的思想、革命的贡献、先进的发明、精湛的技艺、非凡的创造。这些,我们将其统称为“闽人智慧”。
“闽人智慧”让福建人民从古至今,适应着本地境域内的社会发展,满足着精神和物质的生活需求,是对中华民族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位于龙岩长汀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图源:闽西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闽人智慧”蕴含着敢拼会赢、锐意创新的福建精神,展示着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人民形象,代表着福建对国家、对世界的突出贡献。
在当下进行“闽人智慧”主题宣传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通过挖掘“闽人智慧”的深度内涵,梳理“闽人智慧”的脉络,讲好“闽人智慧”的故事,能够让人们了解一个立体和丰富的福建,展示全面、全新的福建形象,能够培养和树立福建人“有根据的自豪感”,增强福建人民的文化自信,进而增强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带着自信与自豪,才能更好地践行当下、走向未来。这是“闽人智慧”主题宣传的初衷,也是该宣传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位于福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图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闽人智慧”主题宣传主要分为三个系列:你不知道的福建、非遗里的闽人智慧、闽人新智。
力争用贴近时代生活的方式讲述“闽人智慧”故事,视角新、切口小,做到读者群体的全覆盖,青少年也能看得懂、喜欢看。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省内、国内甚至全世界范围的传播。
而无论哪一个系列的内容,着重和优先考虑的都是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有分量和代表性意义的主体,以具有突出性、独特性、创新性、唯一性等为标准。
如“你不知道的福建”系列侧重展示历史长河中人杰地灵的福建。运用新颖的观察角度、时尚的科普元素、鲜活的叙事方式,展示福建鲜为人知的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展现古今福建人民的智慧。
八百多年前,朱熹与陆游、辛弃疾在武夷山相遇相知、谈儒论道、报国为民。图为武夷冲佑观今景 衷柏夷/摄
人文历史类题材突出展示福建独一无二或独具鲜明地方特色的“元素”,包括从古至今福建独特的人文现象,在全国或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事件;在某一领域有卓越成就、突出贡献、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杰出人士。注重挖掘过去较少报道、鲜为人知的史实,或从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角度去展示。
自然物产方面则注重选取福建所特有、独有的自然资源,着重突出福建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或物产的创新型运用,发明的举措、技艺、方法、本领,在全国范围内、行业内具有突破性、引领性意义,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并获得巨大收益。
“非遗里的闽人智慧”系列,侧重展示的是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里蕴藏的匠心智慧。通过介绍福建的能工巧匠、非遗传承、技艺营造,用非遗传承人与众不同的能力、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创造力,展现精湛独特的福建技艺、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璀璨生辉的福建创造。
福建永春,被称为“中国香都”,在东南亚地区,每3根篾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产。图为香铺晒金 郑成乐/摄
在类别上,我们重点选取传统技艺与传统医药两大板块内容,至少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省级传承人名录。
所选取的“非遗”,包含高层次的技术含量与水平、独特的科学价值,在同时期或同领域内具有独特性、突出性、唯一性等特点。不仅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当今仍需传承延续,有新的时代活力与发展特色。
“闽人新智”系列,侧重展示新时代科技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福建。面向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新的建设与发展项目的文化性报道,要求有历史纵深度、文化厚重感和鲜活的时代气息,能够反映新理念、新气象。
行业公认的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中广核平潭大练海上风电项目(资料图)。图源:中国平潭
如福建超级工程和特色建筑,选择的是福建古今具有国家级、世界级地位的设施工程或巨构宏筑,在建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仍有重大影响,或能极大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是能够展示福建的“金名片”,突出体现福建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
涉及福建现代智造的内容,则着重挑选对经济产能、科学进步、社会生活等各圈层带来实质性影响的新技术、新智慧主体,其技术创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新智”包含社会治理、改革举措方面,如推动历史新变化、社会重大影响的新方法、新政策、新措施、新实践等,在历史节点、全国范围内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理念和实践,且在省级、国家级层面具有“样本性”意义,能够反映时代发展和进步的福建新理念、新气象、新智慧。
城中穿行的福州福道,总长131公里,把山、水、人、城融为一体,融进了城市肌理、串起了绿色生活。陈霖/摄
通过近一年的宣传传播,“闽人智慧”深入人心。
人们从这四个字中,读到了不一样的福建,体会到敢拼会赢、锐意创新的福建精神,了解到福建对国家、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形成了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人民印象。
我们深知,“闽人智慧”丰厚深沉、历数不尽,但“闽人智慧”宣传项目一定会持续推进。
希望通过“闽人智慧”的讲述,持续激发福建人源源不断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更激发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让我们对过去有更深刻的了解,对现在有更准确的把握,对未来有着更热烈的憧憬。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海峡通讯》